诗词原文春耕叹宋·陆游春欲耕时天不雨,小雪不能濡旱土。麦根半死小禾枯,百钱斗米相邀迕。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 …
诗词原文食笋十韵宋·陆游唐林茶笋尽,蜀产独称珍。气美如圭璧,味和如醴醇。十饭未妨全不肉,上番春笋待新雷。龙蛇戢戢争新暖,燕雀啾啾话旧林。采掇未盈筐箧满,糁羹先及儿女亲。寒齑薄饭留佳客,蠹简残编伴老身。箨落锦绷钗股莹,霜飞翠羽帚光新。僧夸与可笔端有,吾谓阿戎胸次真。便合清泠煮石鼎,何须纨绮下瑶尘。他年我亦如樵者,卖笋归来听水声。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朝代:南宋作 …
"豕虎传讹"成语的释义指的是错误的信息或谣言像猪和虎一样被广为传播,形容谣言或错误信息迅速而广泛地流传开来,导致人们产生误解或误信,强调了错误信息传播的迅猛与不良影响。1、豕虎传讹的拼音: shǐ hǔ chuán é2、豕虎传讹的释义: 指错误的信息或谣言像猪和虎一样凶猛且迅速地传播开来,形容谣言或错误信息迅速而广泛地流传,导致误解或误导。3、豕虎传讹的出 …
诗词原文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幽禽亦自知人意,度日频能为我来。作者及朝代作者:高骈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高骈,字千里,晚唐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他出生于禁军世家,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凉州刺史、邠宁节度使等职,高骈能诗善文,所著《燕歌行》及《山亭夏日》等尤为脍炙人口,晚年的高骈却迷信神仙 …
"豕亥鱼鲁"成语的释义指的是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即将“亥”字错写成“豕”字,将“鲁”字错写成“鱼”字,泛指文字传抄或刊印时出现的错误,反映了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现象。1、豕亥鱼鲁的拼音:shǐ hài yú lǔ2、豕亥鱼鲁的释义:这是一个成语,原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豕(shǐ)指猪,亥(hài)是地支的第十二位,两者字形相近 …
诗词原文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山园小梅二首·其二宋·林逋剪绡零碎点酥凝,巧蹙霜蛾扑画屏。影落寒汀迷雁阵,梦回春水媚鱼汀。老节尚封南涧雪,定交新得北枝梅。绿萼添妆融宝炬,缃裙扶醉踏琼英。作者及朝代作者:林逋(967年-1028年) …
"豕分蛇断"成语的解释是指事物分裂瓦解,如同猪被分割、蛇被斩断一样,形容事物破碎离散、不再完整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团体、组织或关系等的分裂解体。1、豕分蛇断的拼音: shǐ fēn shé duàn2、豕分蛇断的释义: 比喻事物支离破碎,四散分离。“豕”指猪,“蛇”指蛇类动物,两者在此成语中均用作比喻,形容分裂、分散的状态。3、豕分蛇断的出处: 此成语 …
诗词原文种竹宋·刘克庄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时人蕲惜千金费,肯似俞郎买竹栽?作者及朝代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朝代:南宋作者简介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清新自然之作,且擅长议论 …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侧帽历听如有感,数声何处啭黄鹂”,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而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意象重构或化用,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配备相应的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古诗创作题目:春日闻莺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侧帽历听如有感,数声何处啭黄鹂。柳丝轻拂春风醉,花影微摇日色低。曲径通幽人迹 …
"豕窜狼逋"成语的摘要:该成语形容像猪一样逃跑,像狼一样急速奔走,常用来比喻坏人或敌人仓皇逃窜的狼狈相,带有强烈的贬义和讽刺意味,形象地描绘了其四处奔逃、无处藏身的窘态。1、豕窜狼逋的拼音: - shǐ cuàn láng dū2、豕窜狼逋的释义: - 形容像猪一样逃窜,像狼一样逃跑,比喻坏人或敌军在受到打击后仓皇逃窜的丑态。3、豕窜狼逋的出处: - 该词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