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浣溪沙·和无咎韵宋·陆游懒向沙边著意行,倚栏无语对斜阳。娇儿对面两痴绝,老子关情一欠伸。楼外远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寄好行乐。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 …
诗词原文春日宋·释绍嵩梅欲开时多是雨,草才生处便成春。小炉未冷笙歌沸,晴日半开云气屯。作者简介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文坛,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禅意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创作。译文梅花即将绽放之时,往往伴随着连绵细雨;而小草刚 …
三宫六院成语的拼音摘要:三宫六院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拼音为“sān gōng liù yuàn”。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古代帝王后妃的居所,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是中文语言中的一个独特表达。1、三宫六院的拼音: sān gōng liù yuàn2、三宫六院的释义: 原指古代皇帝的后宫,三宫指的是皇后居住的宫殿及两侧妃嫔居住的东、西两宫,六院则泛指后妃居 …
诗词原文山居杂诗宋·陆游门前流水碧粼粼,岁晚归来亦可人。老木参天风露下,孤灯照影夜初分。山居得事心常静,世路无求梦自稳。门外不知春几许,半窗明月半窗云。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 …
三更半夜成语的拼音是“sān gēng bàn yè”。1、三更半夜的拼音: sān gēng bàn yè2、三更半夜的释义: 指深夜时分,通常指晚上十一时至凌晨一时左右,是夜晚最为深沉、寂静的时段。3、三更半夜的出处: 这个词语源自古代中国的计时制度,古代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即指夜晚的第三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深夜时分,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中国古代文学 …
诗词原文客至宋·陆游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来莫怪匆匆去,万感催人鬓易斑。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 …
三告投杼成语的拼音是sān gào tóu zhù。1、三告投杼的拼音: sān gào tóu zhù2、三告投杼的释义: “三告投杼”意指多次(三次)报告(或告知)某事,以至于使人产生疑虑,甚至怀疑到原本不应怀疑的事物上,类似于“三人成虎”的意思,原指多次报告有人偷盗,导致母亲对儿子也产生了怀疑,最终竟要扔掉织布的梭子(投杼),以避嫌疑,现多用来比喻流言 …
诗词原文闲居宋·陆游雨霁风清晓气凉,闲居三径草花香。吾庐本自无多子,一任旁人笑短墙。三径昔嫌前辈窄,一区今欠此翁閒。门前车马久不到,清梦屡随蝴蝶长。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 …
诗词原文山居唐·李商隐楼台寂寞鼠成穴,岩石崔嵬蚊负山。白发悲看镜里雪,青云羡见世间贤。松风清昼水声远,林月白时山影寒。野老幽居谁识我,孤灯寂寂夜漫漫。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 …
三纲五常成语的解释涉及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观念,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上下尊卑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1、三纲五常的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2、三纲五常的释义: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