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一曲成语的拼音是“qiān lǐ yī qǔ”。该成语形容地势或路程遥远而曲折,也比喻经历诸多曲折或困难才能达成目标。在拼音中,“qiān”表示千,“lǐ”表示里,“yī”表示一,“qǔ”则表示曲。1、千里一曲的拼音:qiān lǐ yī qǔ2、千里一曲的释义:原指千里长的河流只有一曲(弯曲),后用来形容河流或道路的曲折漫长,也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多变,但 …
诗词原文江湖行朝代:唐代作者:李中江湖此去方漂泊,肠断风尘远别情。夜雨孤灯听漏尽,晓风残月过江城。寒云黯黯迷远道,秋水迢迢送客行。回首故园何处是,青山隐隐隔重溟。作者简介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漂泊江湖,以诗文名世,李中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旅途风光与离愁别绪,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译文踏上江 …
诗词原文暮秋登庐山唐·白居易寒空五老雪,斜日九江云。雁过彭蠡带秋声,猿叫匡庐寒暮色。炉烟袅袅飘禅榻,竹影萧萧扫径尘。石凳闲眠知岁晚,松花满径闭门人。作者及朝代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 …
千里无烟成语的摘要:千里无烟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广阔地区荒无人烟、了无生机的景象,也可以用来比喻局势动荡、战乱频繁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的凄凉场景,强调了一种极端的荒凉与萧瑟。1、千里无烟的拼音:qiān lǐ wú yān2、千里无烟的释义:形容广大地区荒无人烟,连一点炊烟都看不到,常用来描绘极端荒凉或人迹罕至的景象。3、千里无烟的出处:这个成 …
诗词原文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虽然“一身避乱辞乡国,千里相思隔弟兄”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此诗《月夜忆舍弟》的主题与情感与这两句关键词高度契合,表达了杜甫在战乱中对兄弟的深切思念和家乡的无尽怀念,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以此诗为基础进行解析,并尝试将关键词融入解析中。 …
千里同风成语的拼音是“qiān lǐ tóng fēng”。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天下太平,各地风俗教化相同,或者形容远大抱负无处不在,各地都受到同一种良好风气的影响。1、千里同风的拼音:qiān lǐ tóng fēng2、千里同风的释义:原意是指相隔千里,但气候、风俗或某种现象(如风气、习惯等)却完全相同或相似,形容地域广阔但各地情况相似或一致,也可以引申 …
诗词原文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其中涉及关键词的句子为:(虽原诗中未直接出现“渺渺孤帆去几程,悠悠天际望湓城”,但根据意境与关键词的关联,可理解为诗人心中所想的远方景象,或可视为对原诗意境的引申与想象。)若将关键词融入此诗意境,可构想 …
摘要:千里迢迢成语的拼音是“qiān lǐ tiáo tiáo”,用于形容路途非常遥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表达旅途艰辛或思念之情。1、千里迢迢的拼音:qiān lǐ tiáo tiáo2、千里迢迢的释义:形容路途非常遥远。“千里”表示极远的距离,“迢迢”则加强了这种遥远的感觉,带有一种漫长而艰辛的意味。3、千里迢 …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庚辰正月二日》,全诗原文如下:庚辰正月二日宋·王安石江村几处梅花发,明日相思是旅人。闻说春风偏得意,纵教吹去尽成尘。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 …
诗词原文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万事蹉跎堪更问,十年离别亦何频,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