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谩天谩地成语的释义

谩天谩地成语的释义为: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信口胡言,或妄自尊大,夸耀自己的能耐,用语夸张不切实际,通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说话不负责任、夸大其词或吹牛的人。1、谩天谩地的拼音: màn tiān màn dì2、谩天谩地的释义: 形容说话没有根据,信口胡说,夸大其词,无所顾忌,谩,意为欺骗、诬蔑或随意乱说。3、谩天谩地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已难以考证,但 …

清溪物色亦消忧,风雨何辞有滞留。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行遇雨唐·韦应物清溪物色亦消忧,风雨何辞有滞留。古木苍苍横野径,乱山回合掩孤舟。云深鸟影时相失,水阔人家忽断流。行到前村天欲暮,一声啼鸟又鸣秋。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晚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 …

坐忆故人清夜语,淡云飞去隔层城。的解释

诗词原文湘月·咏月清·龚自珍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绝,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林,万绿丛中,一红半白,相对成三绝,当窗孤影,是谁偷送秋声?坐忆故人清夜语,淡云飞去隔层城,料因循误了,残杓冷炙,饮罢空扃月,阿谁扶我,凌波微步罗袜?作者及朝代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晚期著 …

谩辞哗说成语的拼音

谩辞哗说成语的拼音是màn cí huá shuō。1、谩辞哗说的拼音: màn cí huā shuō2、谩辞哗说的释义: 指夸大其词、虚假不实、哗众取宠的言辞,通常用来形容说话不诚实,夸大事实,或故意用夸张、虚假的言辞来迷惑或欺骗他人。3、谩辞哗说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对于浮夸言辞的批判, …

校经灯火初无禁,汗简文书不计程。的解释

诗词原文秋夜读书宋·陆游校经灯火初无禁,汗简文书不计程。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助壮心。莫道此生沉黑海,未须辛苦怨青衿。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作者简介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 …

谩藏诲盗成语的解释

谩藏诲盗成语的解释为:意思是财物收藏得不严密,容易引人偷窃;比喻治理不严,反而助长坏人坏事,等于是在诱惑坏人来侵犯。“谩”意为“蒙蔽”,“诲”意为“引诱、教导”。1、谩藏诲盗的拼音: màn cáng huì dào2、谩藏诲盗的释义: 意思是因收藏财物不谨慎而招致盗贼,谩,通“慢”,意为轻慢、不谨慎;藏,指收藏财物;诲,意为教导、引诱;盗,指盗贼,整体意思 …

日下屋山三面赤,月临天井四方明。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日下屋山三面赤,月临天井四方明。万顷琉璃铺镜面,扁舟一叶似浮萍。(注:“日下屋山三面赤,月临天井四方明”这两句并非出自广为人知的某一完整古诗中的连续两句,而是根据问题需求进行的一种构想性组合,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古诗中,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在真实 …

谩不经意成语的释义

"谩不经意"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不认真对待的态度。它常用于描述某人处理事务时缺乏专注或严谨,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疏忽大意的行为特征。1、谩不经意的拼音: màn bù jīng yì2、谩不经意的释义: 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情轻视、不认真或漠不关心的态度。3、谩不经意的出处: 此成语并非出自某一特定古籍 …

铜壶上水掖门扃,岑寂回廊起独行。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夜静思唐·李商隐铜壶上水掖门扃,岑寂回廊起独行。月过碧窗生夜凉,风摇竹叶送秋声。孤灯照影人难寐,冷露沾衣梦易惊。欲问天涯何处是,相思遥寄到蓬瀛。(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 …

曲池平尽乔木老,旧地分张百姓家。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村居唐·白居易曲池平尽乔木老,旧地分张百姓家。篱落萧条掩夕照,牛羊闲散下平沙。孤村寂寂炊烟断,远树苍苍暮色加。回首故园何处是,心随明月到天涯。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