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南豳逸老唐·韦庄东都九老誇荣贵,未比南豳德行先。白发满头归得也,此身宁复问尘缘。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游历各地,历经战乱流离,后入蜀为官,曾任前蜀宰相,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诗词原文与诸贤游洞庭唐·李群玉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注:“莫与后生论损益,且于见世作神仙”这两句并非李群玉《与诸贤游洞庭》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入,原诗仅到“徒有羡鱼情”为止,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的融入进行。)作 …
绩学之士成语的解释为:指学问渊博的人。“绩学”意为学识渊博,“之士”则指这样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赞美那些学识丰富、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学者或知识分子。1、绩学之士的拼音: jì xué zhī shì2、绩学之士的释义: 绩学之士指的是学识渊博、勤奋好学、在学术上有显著成就或造诣的人,他们通常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内 …
诗词原文三友四贤图宋·陆游儒冠绘像为三友,龟佩相辉是四贤。松菊有朋生晚岁,琴书无伴卧高眠。清风拂面心先醉,明月入窗梦亦圆。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何处觅神仙。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 …
积铢累寸成语的拼音是jī zhū lěi cùn,该成语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常用来比喻学习或工作等需要逐步积累,不可急于求成。1、积铢累寸的拼音: jī zhū lěi cùn2、积铢累寸的释义: 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常用来比喻积少成多,逐步积累微小的成果或资源以达到较大的数量或规模。“铢”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非常轻,“寸”则是长度单位,表示极小的长度或数 …
诗词原文归田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出仕归来义两全,真从髫龀至华颠。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天。世事但知开口笑,人生正要及身闲。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穿。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 …
积重难返成语的释义为:指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弊端或问题难以改变,形容问题严重到难以挽回或纠正的地步。它常用于形容社会、组织或个人长期积累的问题,暗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时间。1、积重难返的拼音:jī zhòng nán fǎn2、积重难返的释义:形容长期积累的问题或弊病已经十分严重,到了难以改变或纠正的地步,常用来形容社会、制度或习惯等方面的深层 …
诗词原文东归次瀛洲驿,值兖豫二使君相遇唐·韦应物前驿迢迢后杳杳,相思应在云水遥。行人来往如梭织,坐见行船万橹摇。我欲函关更西去,不知令尹肯相陪。春风日暮南阳道,一霎梨花雨半霄。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 …
积重难反是一个成语,意指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弊端或问题难以改变,形容问题积累得很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或纠正,强调问题严重且改变困难。1、积重难反的拼音:jī zhòng nán fǎn2、积重难反的释义:指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思想或严重问题难以改变,形容问题积累得很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或改正。3、积重难反的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国语·晋语 …
诗词原文春日宴唐·白居易雨摧苦笋催羹臛,风飐樱桃落酒杯。山鸟似啼红叶树,水禽疑宿碧潭隈。南园无限伤心事,闲倚阑干酒半醺。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