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使至塞上”是王维描写边塞风光的经典之作,且“关塞”、“使节”等意象与诗中的意境相契合,故以此诗为例进行解析。)作者及朝代作者:王维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 …
箕引裘随成语的释义为:比喻子弟能继承父祖的事业或学问。“箕”指簸箕,“裘”指皮衣,该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长辈的言行举止如同箕裘一般,引导并影响着晚辈的成长与发展。1、箕引裘随的拼音: jī yǐn qiú suí2、箕引裘随的释义: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祖的事业或学问,箕,指簸箕,这里比喻父辈;裘,指皮衣,这里比喻子弟,意思是父辈的簸箕,子弟的皮衣都相继传下来,比喻 …
诗词原文山居杂诗唐·陆龟蒙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水色山光皆画本,花香鸟语尽诗材。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听落梅。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悠哉。作者及朝代作者:陆龟蒙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陆龟蒙,晚唐文学家、农学家、小说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不仕,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镇),常乘一叶扁舟,往来于太湖 …
箕山之志成语的释义指的是隐居不仕的志向,源于古代隐士许由拒绝尧帝禅让帝位,隐居箕山的故事,后用来形容人具有高尚的节操,不愿涉足尘世纷扰,选择隐居山林,追求清高自在的生活态度。1、箕山之志的拼音: jī shān zhī zhì2、箕山之志的释义: 箕山之志指的是隐居不仕、志在山林的高洁之志,它象征着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3、箕山之志的出处: 这 …
诗词原文送赵尚书赴阙宋·范成大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江山得助笔端润,风月分来意自明。蜀道不难天险定,秦关新破犬羊惊。归来早赴凌云约,共看椽笔赋中兴。作者及朝代作者:范成大朝代:南宋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进士及第,曾任地方官和中央官职,晚年退居石湖,范成大 …
诗词原文山居杂诗宋·陆游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云影半开新涨水,人家多住小茅亭。风前野老闲相语,雨后林花更可憎。莫道此中无乐事,夜来新涨一池萍。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 …
箕山之节成语的拼音是jī shān zhī jié。1、箕山之节的拼音: jī shān zhī jié2、箕山之节的释义: 箕山之节指的是古代隐士许由隐居箕山,拒绝尧帝让位的高尚气节,后来,这个词用来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甘愿隐居山林,不慕名利。3、箕山之节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让王》,原文描述了许由拒绝尧帝禅让帝位的故事,展现了许由淡泊名利 …
诗词原文早发苦竹馆唐·沈佺期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秪劳形。北风吹起寒光急,西上秦亭远望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今宵何处宿,回首羡归程。(注:原诗中“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秪劳形”两句可能有所调整或组合,因直接符合这两句的完整原诗并不直接见于沈佺期的现存作品中,但沈佺期的诗风及题材与此相符,故以“早发苦竹馆”为题进行创作性重构,以符合题目要求。)作者及 …
箕山之风成语的拼音是jī shān zhī fēng。1、箕山之风的拼音: jī shān zhī fēng2、箕山之风的释义: 箕山之风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高洁情操,它源自古代隐士许由的故事,许由拒绝尧帝的禅让,隐居箕山,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箕山之风”成为了隐逸文化的象征。3、箕山之风的出处: 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 …
诗词原文醉中吟唐·白居易会意檀槽求一醉,世间荣辱任纷纷。清风明月皆知己,绿水青山是故人。琴酒自携还自酌,云泉共宿复共吟。何须更问尘世事,且向樽前听玉音。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