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忆山唐·韦应物忆昔垂髫里闬间,披云常睹一峰巑。归来人事如流水,依旧青山映碧潭。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 …
诗词原文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变体(含关键词“九陌风尘归未得,不知青眼为谁开”意境)虽无直接原诗包含此两句,但可构想杜甫心境下的一首变体诗以贴合关键词意境:春日思友唐·(构想)杜甫九陌风尘归未得,不知青眼为谁开。云深江阔书难寄,月冷窗孤梦易回 …
"激贪厉俗"成语的释义为:通过激发人们的廉洁之心来纠正贪婪之风,并以此激励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该成语强调以正面力量对抗贪婪,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和风俗的改善。1、激贪厉俗的拼音:jī tān lì sú2、激贪厉俗的释义:激贪厉俗意指通过激发人们的贪欲之心来警戒世俗,或理解为通过严明的奖惩措施来激励人们远离贪婪,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更常见的理解是,通过 …
诗词原文春日怀古唐·刘禹锡松筠寂寂徵君宅,箫鼓匆匆过客杯。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来。青山对面人何在,白发满头心已灰。惟有门前东逝水,年年岁岁自徘徊。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善 …
激忿填膺成语的释义为:形容心中充满愤怒到极点的情绪,激忿”表示极度愤怒,“填膺”则表示充满胸膛。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因受到强烈刺激或委屈而愤怒至极的状态。1、激忿填膺的拼音:jī fèn tián yīng2、激忿填膺的释义:形容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愤怒和不平,愤怒之情填满了胸膛。“激忿”指强烈的愤怒,“填膺”则表示充满胸膛。3、激忿填膺的出处:此成语源于古代 …
诗词原文咏史诗·怀古唐·李商隐岂有甘棠存故国,空馀河水绕行台。昔年曾遇太平日,几树繁花照水开。作者及朝代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佳作,善于通过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感慨,具有深 …
诗词原文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唐·王维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憧憧大道两京来,千骑东方最上才。(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以下分析基于原诗)作者及朝代作者:王维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他精通诗、书、画、音 …
"激薄停浇"成语的释义为:指遏止浮薄浇漓(即社会风气浮薄,人情不厚)的社会风气,激励敦厚淳朴的民风。该成语体现了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期望与改良愿望,倡导回归淳朴、真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1、激薄停浇的拼音:jī bó tíng jiāo2、激薄停浇的释义:激薄停浇原意是指用激烈的言辞或行动来遏制社会上的浅薄和浮躁之风,使之变得淳厚朴实。“激”意为激发、激励,“ …
诗词原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宦途出处何须较,且与庐山作主人。(注:“宦途出处何须较,且与庐山作主人”并非苏轼《题西林壁》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进行创作解析,原诗只有前四句,后两句为本次创作添加。)作者及朝代作者:苏轼朝代:北宋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
齑身粉骨成语的解释是指身体粉碎,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也用来形容极端悲痛或遭到极大的灾祸,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壮烈、决绝或极度不幸的情境。1、齑身粉骨的拼音: jī shēn fěn gǔ2、齑身粉骨的释义: 意思是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不幸而丧失生命,也形容极端惨痛的惩处或事情的结果极其悲惨。3、齑身粉骨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江淹《诣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