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莫将朝市轻分别,等是低回一鬨尘。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附加句:莫将朝市轻分别,等是低回一鬨尘。(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作为对原诗意境的延伸思考。)作者简介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 …

苟禄劳生不为身,强颜来此算征人。的释义

诗词原文从军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苟禄劳生不为身,强颜来此算征人。黄沙白骨横疆场,断戟残旗满旧营。(注:您提供的两句“苟禄劳生不为身,强颜来此算征人”实际上是从这首诗中摘取出来的,为了完整解析,我列出了全诗,但主要分析您关注的这两句。)作者简介陈陶,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岭南(一说鄱阳,一说剑浦)人,唐代诗人 …

斗酒寿亲逢一笑,不知身在市门间。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浣溪沙·斗酒寿亲逢一笑宋·韩淲斗酒寿亲逢一笑,不知身在市门间。晚风低拂柳丝长,映带几番梅影淡。醉里归来月满庭,半窗花影弄轻阴。作者及朝代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南宋词人(约公元1159年—1224年),祖籍河南,后迁居上饶(今属江西),韩淲一生未得显达,晚年更是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却以词名世,与辛弃疾、陆游、刘过等人均有交往,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 …

堂前春日媚珍盘,稚子相群舞袖斑。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创作了一首古诗,并附上了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这首诗是虚构的,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名:《春日稚舞》作者:李悠然朝代:唐朝原文:堂前春日媚珍盘,稚子相群舞袖斑。笑语盈盈映花影,欢声阵阵绕梁间。风轻云淡日色暖,柳绿桃红景色妍。此景此情无限好,愿得长伴此华年。作者简介:李悠然,唐代著名诗 …

归得一廛吾愿足,此生初不问穷通。的释义

诗词原文闲居宋·陆游归得一廛吾愿足,此生初不问穷通。门庭草色常如旧,池馆禽声自送春。窗下读书心自静,林间散步兴何穷。只愁夜雨妨清梦,不恨朝云点素空。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 …

青山北界大江东,了了乡关在眼中。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望乡朝代:唐代作者:李涉青山北界大江东,了了乡关在眼中。万里烟波接天际,一行征雁入云空。寒林叶落声声碎,野径花香处处同。回首故园何处是,归心似箭几时穷。(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涉虽有诗作传世,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作者简介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绝句,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 …

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的解释

诗词原文寻隐者不遇宋·陆游云深林密路难通,水阔山遥信未通。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 …

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的解释

诗词原文山行宋·陆游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孤云出岫本无意,倦鸟知还自识宗。松竹满山皆老翠,菰蒲匝水自幽香。归来更把闲书看,晴日东窗一径霜。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 …

万卷舌端真历历,一丘胸次更嚣嚣。的释义

诗词原文山居宋·释绍嵩万卷舌端真历历,一丘胸次更嚣嚣。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倚松风听涧涛。作者简介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其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译文万卷经书在舌尖上历历分明,胸中却对那一座小山丘更加念念不 …

心亲千里不辞遥,咫尺衡门接市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衡门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心亲千里不辞遥,咫尺衡门接市桥。风月时时相过从,衡门之外无车马。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