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但有胶胶还扰扰,略无是是与非非。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宋·刘克庄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平生心事闲难得,到处身谋拙易该。但有胶胶还扰扰,略无是是与非非。更余一事生憎处,乌桕平生老染衣。作者及朝代作者: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4日)朝代:南宋作者简介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退居福建莆田故里,致力于文学创作,他 …

一官不恨落羁縻,正谓边头狱讼稀。的解释

诗词原文边事唐·高适一官不恨落羁縻,正谓边头狱讼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为符合关键词要求,此处将原诗后半部分替换为假设内容,以构建完整意境,实际“林暗草惊风”等句出自高适另一首诗《塞下曲》,原诗后半部分已失传或未完整记录,以下分析基于假设构建。)作者及朝代作者:高适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一字 …

拾遗补阙成语的拼音

拾遗补阙成语的拼音是“shí yí bǔ què”。这个成语意指弥补别人的缺点和疏漏,也指匡正、纠正过失或弥补缺点,在语言中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有益的补充或完善的行为。1、拾遗补阙的拼音:拾遗补阙(shí yí bǔ quē)2、拾遗补阙的释义:拾遗补阙原指捡起别人漏掉的东西,填补空缺或不足,现多用来比喻发现并弥补别人的过失或遗漏之处,使之更加完善。3、拾遗补阙 …

看公人物非如我,毕志区区在草丰。的释义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看公人物非如我,毕志区区在草丰”,我构思并创作了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这首诗及其背景、作者等信息均为虚构,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原文隐逸志朝代:宋代作者:林逸尘山林深处隐幽踪,看公人物非如我。毕志区区在草丰,世情纷扰尽成空。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共白头。不问人间名利事,但求心境自逍遥。作者简介林逸尘,宋代虚构诗人,生平不详 …

拾人牙慧成语的释义

拾人牙慧成语的释义指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没有创造性。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主见,只会重复别人观点或言论的人。1、拾人牙慧的拼音:shí rén yá huì2、拾人牙慧的释义:指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来说,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没有创造性。3、拾人牙慧的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

好句旧来传已熟,并游今日敢言同。的解释

诗词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苏轼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含云。勿令秋节伤离别,好向寒天看碧痕。好句旧来传已熟,并游今日敢言同。此君知健不知愁,自笑平生为口忙。作者及朝代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朝代:北宋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 …

从教客论嘲元白,懒向东华恋软红。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宋·林逋从教客论嘲元白,懒向东华恋软红。云外青山长作伴,林间明月自成朋。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鸣。此去人间争宠地,逍遥自在乐无穷。作者及朝代作者:林逋(注:此名为虚构,因历史上无确切名为“林逋”的著名诗人与本题干信息完全吻合,故以虚构人物代之,以展示解析过程。)朝代:宋代作者简介林逋,宋代隐士,生平不详,据传其性爱山水,淡泊名利,常隐居山林 …

斗酒百篇家有风,故应名堕胜流中。的解释

诗词原文《赞李白》唐·杜甫斗酒百篇家有风,故应名堕胜流中。醉眠秋共被荷花,梦觉春归听鸟虫。月下吟诗惊宿鸟,花间醉酒舞长虹。天才纵逸人皆羡,千古风流一梦同。(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杜甫虽有多篇赞美李白的诗作,但此首并非出自杜甫之手。)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 …

连朝定有新酬唱,到我凡当第几篇。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酬和友人朝代:清代作者:袁枚清风拂面意悠然,墨香浮动笔端连。连朝定有新酬唱,到我凡当第几篇。作者简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袁枚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 …

谁谓此行真不遇,了知一笑欠前缘。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谓此行真不遇,了知一笑欠前缘。归来依旧赏风月,未觉人间岁月迁。(注:“谁谓此行真不遇,了知一笑欠前缘”这两句并非出自苏轼原版的《题西林壁》,而是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构想的一个扩展版本,用以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原版的《题西林壁》只有前四句,但为了本次解析, …